我想套京东白条怎么套,商家手把手教你套白条
在儿子读初中的时候,可能是小编亲子关系最恶劣的时候。沉重的工作压力还有家务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无数次地想放弃这个别人看起来高薪的房产销售职业,但实在是受不了没有休息天,说加班就加班的日子。孩子继续调皮捣蛋,成绩一般,当时还没接触到心理学,亲子之间的矛盾只是比谁的嗓门响。 某一次的冲突之后,我看到儿子用物件在餐桌边划出的一道道痕迹,甚至用拳头在墙上砸出一个个坑。我问他问什么这样,他的回答是,他能理解妈妈的辛苦,但对了妈妈有些并无道理的情绪,他觉得如果跟我正面对撞,那是忤逆;他只有对着物件发泄,才会平复点。 我是在看到一些自残少年的报导后回想到了孩子那个阶段的状态。可能,有些孩子朝外发泄,有些孩子朝自己发泄。
自残不一定是自杀企图或寻求关注的行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希望得到别人的回应而发出的信号。 女孩小旭14岁,出生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里,妈妈经常责骂,气急时还会动手,爸爸对她很冷漠。上了初中的小旭脾气暴躁,对父母、学校老师、同学都很排斥,有一次因为数学没考好,受到老师和妈妈的批评,她就冒出了自杀的念头,还故意划伤了自己的手指。 虽然自残是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我认为它类似于Winncott(1956)所描述的反社会倾向中怀抱希望的一面。 就像其他被认为是反社会的行为一样,自残行为中其实是暗含着希望的,它其实是人们在试图找到一种应对痛苦的有效方法:在这怀抱着希望的时刻……必须对环境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以确定它是否有能力忍受侵略,阻止或者修复破坏,容忍滋扰,承认反社会倾向中的积极因素。 虽然自残被许多人以恐惧和不理解的眼光看待,但它的根源和试图传达的信息不应该被忽视。对于自虐者来说,割伤造成的伤疤向外界展示他们精神上的痛苦的符号。自残将这种私人的痛苦公布于众,并表达了那些不能说,甚至不能想到的东西。自残会取代和阻止思考。它还在身体上写下一段有意义的叙述,希望能被他人理解和回应:“故意伤害自己是一种内心痛苦的症状,这既传递了私人信息,也传递了公共信息”。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对生命的渴望非自杀性自伤在青少年中高发,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约为14%~56%(Waals L et al, 2018)。它在我国也并不少见,2018年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自伤在中国学生男性中发生率为20.6%,女性中发生率为21.9%,这正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这些自伤的孩子很可能同时面临着其他精神健康问题,例如心境障碍、进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药物滥用等。另外,虽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动机不是自杀,但纵向研究发现,自伤当事人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数百倍之高,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可能面临着远高于常人的自杀风险。 当一个孩子别无选择或看似有选择的去伤害自己的身体时,他可能已经面临着很多很多困难。自残成了他们平复情绪、表达感受、释放压力、控制痛苦、转移难过的方式。自残跟自杀不一样,它也不意味着这个人想要结束生命,他只是心里太痛苦了想用这种方式得到心里解脱。 01他们可能想要摆脱一些东西,比如悲伤或抑郁的情绪、内疚的感觉、羞耻的感觉、无助的感觉、绝望的感觉。 这些感觉可能来自于一些不好的想法和记忆,但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它来自什么。这些感觉就如暴风雨般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一次又一次,他们利用疼痛释放的内啡肽所带来的那一点快感从那些压迫性情绪中“逃生”。 02 他们可能会出现现实感的问题,感到被空虚包围并难以确定自己的真实存在,觉得变得麻木,不再“真的活着”,伤害自己能帮助他们重新体验到真实感。 正如一个孩子曾说的:“我不明白生活哪里出错了,就好像我被夹在生死之间渐渐失去了容身之处,思考的能力在流失,感受和意识在流失,我和世界也在流失。一切就要消失了,一切就要消失了……直到弄伤自己的疼痛把我拉回来,我终于可以告诉自己,我又踏踏实实地站在地面上了……” 03 他们还可能是对某个深深依恋的人感到异常失望和愤怒。当这一切凝结在一起,人就变得极其不稳定起来。有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感觉到了什么,只是在某些人际场景时感受到一种绝境,然后,他们伤害了自己。有时候他们能选择性感受到其中的一些感受,却用一些方法让另一些感受消失。 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自伤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常常是他们帮助自己的最后或唯一手段,是他们把痛苦到难以一活的生命延续下去的方式,那些伤口,充满愤怒与绝望,却也充满渴求与力量。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