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风景,并且会随着处境和心境而变化。

  小时候看风景,心情不会复杂,没有太多现实因素的束缚,会沉浸其中,有时候还需要借助父母的视角看风景。

  长大以后,很多风景只能自己去看,酸甜苦辣只能自己去尝,心情会因此复杂,也会因此变得更复杂,但不管怎样,都是人生。

  人到晚年,身体上趋于老化,不服老不行,至于精神和心态方面是否也会老化,因人而异,只要前面两个阶段不出现大问题,此时的心态就不会差,而且像个智者。

  然而,不是所有人的一生都能按这种规律进行,有的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好的心态,思想上没有觉悟,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样的人到了晚年以后,则不会表现得像个智者。

  就像朋友阿紫对她婆婆的吐槽:“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婆婆,都不可能擅自怂恿儿子离婚。如果我有错,赶我走我认了,关键是我没有错,她儿子也表现出了抗拒,她却执迷不悟,非要她儿子跟我离婚去娶一个她认为更好的女人。这样的人在儿子再婚之后遭了报应,实属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该,谁叫她非要多管闲事!”

  2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或者用正常或者不正常作区分更好理解。

  因为大部分人都属于正常人,做常规之事,所以突然冒出一个不正常的人时,会显得很醒目,会让正常人无法忍受。

  阿紫的婆婆就是正常人眼中不正常的人,因为她不符合我们印象中智者的标准,也不符合老人“和蔼可亲”“通情达理”的标准,所以不光是阿紫,换做别的正常人遇到了她婆婆那种人,也会不舒服。

  从她婆婆自身的角度来说,她想让儿子娶到更好的媳妇,“真心为儿子着想”的比例很小,为她自己撑门面的比例很大,她无非是想满足自己的自私,想让自己高人一等,想把最好的都揽在手中,这样才好向别人炫耀。

  从她前夫抗拒并最终接受的状态来看,她婆婆的问题也不小,她不仅多管闲事,不让儿子做他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且在此之前肯定少不了吆五喝六,给儿子留下了“只要放狠话就只能妥协”的错觉。

  她婆婆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人父母不合格,没有教会子女自立,也没有给子女自立的机会,同时,单从人到晚年的做人准则来说,她不懂做人,不知道人到晚年应该洁身自爱,应该独善其身,不该多管闲事,除非必要情况,除非儿子儿媳求助,否则各自安好才算是智者的做法。

  3

  像阿紫的婆婆那样的人有很多,比她年轻的也有,就像我一个正在读博的朋友对她室友的吐槽:“北京那么干燥的地方,她竟然抽风买了除湿器,害得我跟另外一个室友全都上火,让她关掉,她阳奉阴违,前脚关掉了,后脚又打开了,不知道她是把脑子忘老家了还是压根儿没有脑子,完全不懂换位思考。”

  这样的人同样是不会做人,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大学宿舍毕竟不是自己家,不是你一个人住,你自作聪明弄个除湿器,把别人整得上火了都不予理会,继续我行我素,是想干啥?找抽吗?

  这种人虽然可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有这种半成品的存在,所以才会有“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一说,作为正常人,应该像接受人生其他缺陷一样,接受与不正常的人共同存在的事实,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人到中年,应该有两种觉悟。

 

  周国平说,人过中年以后,想要有个好心态,需要逐步建立两种觉悟:一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与人生必有的缺陷达成和解”,另一种是对人生根本的价值懂得珍惜。

  人生必有的缺陷可以细分为两点:一是从自身角度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完美,在守住做人做事基本准则的情况下,尽力就好,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不完美也要接受,别跟自己较劲;二是对身边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也不要苛求完美,不管是那位读博朋友遇到的室友,还是阿紫摊上的婆婆,要接受这种人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他们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成为他们并远离他们。

  所谓人生根本的价值,这一点需要扪心自问,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贪多,先紧着最重要的去追求,分清楚轻重缓解。

  另外,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来说,我们不能只从物质方面定义人生价值,在追求金钱、房子等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经营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生的状态比目标更重要。

 

  周国平认为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只要状态是良好的,就不必在目标问题上追根究底了,或者可以说目标是对的。

  这一点需要我们动脑子思考一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去考虑:是先确定了目标,才有了好的状态?还是保持好的状态,才有了清晰的目标?

  如果你用心思考了,不难发现:目标是相对固定的,就像旗杆一样,你插在哪就是哪儿。但是状态是相对不固定的,会随着我们的心情和处境而摇摆不定。如此说来,孰轻孰重就很清楚了,确定目标容易,但稳住状态不太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在“状态”是多花点心思,尽量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去接近目标,这样才能让过程变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