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江西省卫健委通报,此前江省新增的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系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确诊病例,而这个境外输入病例在解除集中隔离2天后才确诊。

同一天,贵州省卫健委通报,贵阳市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也是在集中隔离期满后才出现检测核酸阳性。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0月以来,半年内至少有11位入境人员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出现了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

其中,6人是在隔离结束后7天之内检测出来的,占到一半以上,而最短的只有2天,最长的达到了29天。

2020年11月29日从韩国返回辽宁的一位老太太,曾经引发27名关联病例的传播,就是在解除入境隔离10天后后确诊的,而在这期间,她曾多次乘坐出租车,赴派出所办理户口,去商场和超市购物,还曾4次前往医院就诊。

目前,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的政策,形势严峻时部分地区还采取过14+7或者14+7+7的隔离模式,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解除隔离后又阳性的情况。

那么,是否需要统一延长入境隔离期?

有专家表示,隔离时间长短,是按照新冠肺炎潜伏期长短来确定的,而解除隔离后又核酸阳性并确诊的情况,仍然是个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隔离政策,是否需要全国推行14+天集中隔离,还需要从经济性、人性化等多方面考虑。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曾指出,入境人员解除隔离之后又阳性或确诊,并不是境外输入病例特有的。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表现不同,会出现时阴、时阳的现象;二是取决于采样质量,采样部位正确、采样操作规范的时候获得阳性标本的可能性就会大。